爸媽前陣子來的時候
帶了一大堆我在博客來訂購的書籍
轉眼間搭配著每日早餐就KO了一半
(嗚 我應該看慢一點的)
書一本一本的看過
思緒感想隨著累積越來越多
今天 再不倒出來就要炸掉啦

不過為了讀者道德起見
請大家注意有雷分隔線喔~

先說"四的法則"
要說這本書之前
忍不住要先提到達文西密碼
因為當初我是看到這樣的廣告文案才買的:
"如果費滋傑羅、安伯托‧艾可和丹‧布朗三個人合作寫一本小說,
結果大概就是《四的法則》"
一看到丹 布朗 就想到那本讓我拼到凌晨四點的"達文西密碼"
不管丹 布朗其他小說是有多麼的類似
對我來說 達文西密碼 劇情緊湊
每個環節都像是好萊塢電影的劇本
好比說 每個章節最後都會出現類似這樣的句子:
"這時 有人走進了門"
然後讀者就會忍不住翻過了那一頁
迫不急待看看到底是誰走進來
就這樣 我被這本書"騙"到凌晨四點才心滿意足的闔眼就睡
短短兩天就把它K完
劇情緊湊就算了
最棒的是這本書還衍生出了個宗教上的大爆點
讓你闔上書的那一刻還餘韻不絕 腦袋不停轉
"嗯 這樣說也蠻合理的.."
"不知道宗教人士會怎樣看待這樣的理論?"
"如果是真的 會因為這樣就不信仰上帝了嗎?"

也因為達文西密碼實在是寫的很好
當我看到四的法則文案時
就想說"哇 來三倍的丹布朗 那不就整個瘋了嗎?"
也就殺紅眼買了 滿心期待地看了

看完只有無言兩個字 @@
應該說 如果你期待著會像是達文西密碼這樣的小說來看這本的話
一定會像我一樣失望 因為劇情不似達文西密碼那麼緊湊..
另外一個讓我失望的原因是因為語意情節不是那麼通順
兩個作者合寫一本小說 讀起來總覺得卡卡的..
就像是之前皇冠急著要出哈利波特中文版時
找了幾個翻譯人員組成"皇冠翻譯群"速速翻同一本書一樣
很多段落文法語氣都無法連貫
"四的法則"也有這樣的感覺
嗯 不過.. 難道就這麼難看嗎?
似乎也不是..
畢竟曾經看這本書的某一個時刻
我還真的蠻想上網去查查那本"尋愛綺夢"到底是什麼東西的
總之呢 如果有時間 又碰巧有這本書的話 那不妨拿來殺殺時間...


接下來我要爆雷了...



------------------有雷分隔線----------------------------------




四的法則對我來說像是慢板的達文西密碼
不太算冒險小說 主軸不斷繞著"尋愛綺夢"這一本古書
解碼的過程形容的不夠仔細
看完只知道大略是怎樣找關鍵字
而不能跟著主角一起解碼 少了一份engaged的感覺
然後呢 看了主角四個人忙來忙去的
人物心情交錯複雜了很多回合之後
原以為他們解開密碼 終於要勇闖歐洲大陸尋寶去了
結果也沒有 漏了一大段真正冒險的部分 只剩下清淡的尾聲
劇情時而緊張時而鬆散的
然後也缺乏所謂的大爆點 或是探討的焦點
看完了 就只能說 "喔 好吧 焚書坑儒 很慘"
然後也就挪挪身體 倒頭就睡
隔幾天在MSN碰到米粒
兩個人還把這本書罵了一頓
and that's it.
所以回歸我原來的感想
well, you can take it or leave it.
It's definitely not a must-read for me.


-------------------下一本書籍分隔線--------------------------

接下來看的是侯文詠的"靈魂擁抱"
我一直是侯文詠的忠實讀者
他寫的小說(從白色句塔之後)我總會好奇心使然
忍不住買來看
只因為他寫的小說.. 文筆流暢中又帶了社會批判!

白色句塔 我覺得蠻精采的
裡面很多喬段都讓人質疑醫學倫理 看得膽戰心驚
不過危險心靈的整個結構就沒有那麼完整
有一點虎頭蛇尾
故事剛開始唸國中的主人翁不想念乏味又不生活化的教科書
我還蠻感同身受的


 


(OS: "為什麼我要知道中國大陸哪些省有產媒或是有產鐵啊?!")
不過後來拉拉雜雜地加入了太多人物
搞到最後 我邊看還邊擔心 "ㄟ 都講到這樣了 是要怎樣收尾啊?!"
果然 後面有一點緊急煞車 瞬間收了磅礡之勢 愕然則止的感覺
剛開始看靈魂擁抱也忍不住擔心
不過 我必須說 整個故事結構跟"炸彈"丟的準也善後的很好
看完可以跟朋友討論半天
例如 "哇 你不覺得某某某地方 簡直是太悲慘太不公平了嗎?"
個人覺得 值得一看


------------------------------爆雷分隔線----------------------------------------



故事主角很少 只有四個人
一個癌症末期病人 想盡辦法要留點什麼在人間
一個過時的作家 寫不出什麼好東西卻又不願意寫主流的東西
一個常常迫於無奈 報導不是事實的新聞主聞
一個瘋狂有幻想症 迷戀新聞主播的採訪記者
故事一開頭很單純
過時作家發現網路上有一篇爆紅文章 署名竟然是自己
為了讓自己又紅起來 經紀人跟他就順勢把那篇文章刊登在自己的作品裡面
之後 又紛紛加入了其他主角
這些主角們之間的網路也就開始複雜了起來
一下誰有誰的把柄 開始玩了一些小遊戲小手段
一下子誰又耍了些小手段 開始騷擾誰
讓性騷擾事件硬是變成了"兩個人曾經交往過 還超過了某些界線"
之後 狗仔啊 媒體啊 社會輿論啊
讓人不斷思考 這時是應該come clean 還是繼續媚俗 同流合污?
是應該據理力爭 只播報自己覺得對的新聞 還是公平報導?
到底什麼才是公平報導? 誰決定這些新聞是公平的還是偏頗的?
其中兩段印象很深刻
1. 女主播和記者這條主線:
女主播生活工作都被採訪記者騷擾
跟主管講 被採訪記者說是兩個人交往過 也有了親密關係
主管末不關心地說"應該也只是男生不死心啦 就只是追求方式而已啊"
搞到女主播不堪其擾 為了證明都只是採訪記者一廂情願
自己是真正的被性騷擾 
還去醫院證明自己是處女
之後開了記者會 出示醫師證明
原本是不關己的媒體主管們
馬上又紛紛把矛頭指向採訪記者 說他性騷擾 說他有幻想症
主管們才採取了行動...
可是 是為什麼一定要驗明正身 才能說自己是被性騷擾的呢?
丟出自己被跟蹤 被監視 被偷拍 難道還不是被騷擾的有力證據了嗎??
更慘的是中間 為了搶收視率 主播還要播自己的新聞
播自己控告對方性騷擾 可是又為了給所謂的"平衡報導"
還要播爆對方說辭:"我只是在追她而已" 
最後新聞稿上還打著 "事實真相有待性騷擾委員會調查澄清"
這不會太無奈了一點?! 明明知道不是事實 還必須播報?? 囧..

2. 另外一段是癌末病人和過時作家之間
過時作家為了想紅 順勢收了一位癌症病人的文章在作品裡面
之後 病人寫了一堆文章 強迫作家也必須收在自己的出版品
如果不刊 就威脅要公諸於世..
有一段描寫癌症病人被逼急了
拿著羊角錐去作家的家裡威脅他
那一幕寫的也好真實了 好恐怖....
而到底什麼是媚俗 什麼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怎樣是比較好的解決方式?
看的過程中 這些問號不斷地冒出來
似乎應該.... 當事情還小的時候
該怎樣就該怎樣 即使是承認自己的錯
至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也不至於有什麼把柄在別人手上...

整個結局也蠻完美
癌末病人曾經要求數次的擁抱
作家總是不甘願應許
病人也就百般不配合地拿著作家的把柄 要求更多 還要更多
故事到了最後 因為心境使然 作家真的給她一個真心的靈魂擁抱..
看完忍不住唏噓
真是的... 早之如此 又何必當初呢?


 


回歸我的感想 故事順暢
慢慢引導的開場 中間一波三折 膽戰心驚
故事非常的engaging 讓我邊看邊猜後面的劇情
最後慢慢結尾 (呵呵 想不出更好的ending了)
留下很多的問號值得思考..
很值得一讀


-------------------------下一本書分隔線-------------------


 


 


 


接下來談 許芳宜的"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
是天下文化心理勵志系列的傳記
描述許芳宜從宜蘭的小鄉下
一路跳舞跳到美國的葛蘭姆現代舞蹈團的首席舞者
登上無數舞蹈期刊封面
中間的努力真的很驚人
她比很多人都矮 可是跳起來手腳修長
原本腿側筋很緊 可是卻為了跳舞 練習到可以把腳拉開到160度
現在都還會為了筋裂傷去看醫生
她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練習上面
別的同學在談八卦 夜遊 玩耍
她一個人拎著破舊收音機 在教室課後練習
努力的過程是孤單的 充滿淚水汗水的
可是成果就是很豐收 很受人矚目的
看完整本書 才想到其實我也看過她的表演耶
那是我第一次看現代舞的演出..
2001?? 雲門舞集"水月"上演的時候
我就在第一時間去看過
只是只記得一些零碎的畫面
不記得那個獨舞的要角就是許芳宜
也不太記得她跳了什麼
我只記得她真的很能撐住全場
即使一個黑洞洞的舞台 只有一個spotlight對著她
你還是可以感受得到戲劇的張力
我也記得水月真的在舞台上蓄滿了水
舞者一個翻躍 濺起了很多光亮的水花
畫面真的很美...
現在自己算練了幾年的hiphop (噗 還真敢講..)
已經有一點sense什麼樣的動作我做得到 我學得起來
什麼動作我做不到 可能要苦練多時才趕得上的程度
更想要看看許芳宜的動作
什麼樣叫做"動作飽滿"
什麼叫做"音樂在她身體上是流動著的"
看完這本書 強烈地感受到她的生命力
情不自禁地也想多做點努力...

(哇哈哈 這就是為什麼我連續三天在實驗室忙到昏天暗地的原因啊)

把這本書推薦給 對跳舞有興趣 或是最近生活懶散 需要一點動力的人啦~


 



------------------------下一本書分隔線----------------------------------------------


 




 


接下來是寫我正在看的"勸服" by Jane Austen
當初是因為看了電影"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才發現了這本書
老實說 我一直都不是很喜歡Jane的文筆
故事縱然好看 可是我總覺得她在描寫主角個性的時候
總是太過於平鋪直敘
像是大拉拉地說
'某某太太具有鄉土味的 不具身分的 xx的 xx的"
讓我的好奇心當下完全不見... =.=
明明是小說 主角的個性不是應該藉由很多個事件
慢慢地被我發現的嗎?
直接跟我說她就是怎樣怎樣 他又是怎樣怎樣
那之後看到那些人物對事件的反應 就了無新意啦..
以致於看完了"傲慢與偏見"後 好一陣子我都不想看Jane Austen的小說
不過 看了電影 才知道另外一本書"勸服"(原名: Persuasion)是講一本讓愛重生的小說
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現在呢 讀到第二章 其他心得之後update


 


 


 


接下來還會看"女系家族" "最後的演講"..
呵呵 知道自己還有書讀的感覺 真好啊~
大家有推薦的書籍(中英文) 也歡迎大家按下"迴響"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dym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